八仙過海銅雕塑分被是哪八位
在我國傳統(tǒng)文化八仙過海是膾炙人口的故事,在民間還有八仙過?!黠@神通,八仙過?!鲬{本事等等相關(guān)的歇后語,在我國很多的旅游景點也有八仙過海銅雕塑,非常的受人們的歡迎,八仙過海是由八位道教神像組合而成,分別是漢鐘離、張果老、韓湘子、鐵拐李、曹國舅、呂洞賓、藍采和與何仙姑。
漢鐘離,姓鐘離.名權(quán),號云房,唐代中晚期人,常自稱“天下都散漢”,亦稱“散人”,后得道成仙,以公正著稱,掌管群仙錄。張果老,唐代人,姓張名果.明皇時顯跡甚著,玄宗時賜號為通玄先生,因其年齡大,稱為張果老,后被度化成仙,常倒特毛驢。韓湘子.唐代人,字清夫.傳說為韓愈族侄(一說侄孫),性行疏狂,跟隨呂洞賓學(xué)道,后成仙。鐵拐李,唐末人,性情疏狂,發(fā)亂梳.自稱李孔目.因一腿瘸,借助鐵拐走路.后得道成仙,人稱鐵拐李。是人仙中資歷最深者,民問傳說為八仙之首。曹國月,北宋人,為宋仁宗曹太后之弟,姓曹名俏.被漢鐘離和呂洞賓度化成仙。呂洞賓,唐代京兆人,姓呂名岳。咸通中及第.兩調(diào)縣令。后修道于終南山而成仙.被元代道家正陽派奉為祖師.故又名呂祖。藍采和,相傳為唐代隱逸之士,長破衣爛衫,一腳著靴,一腳跌行,持大拍板,行為古怪癲狂。何仙姑,唐代人,幼時即善言禍福,時人稱為何仙姑。后在山中采茶時被呂洞賓度化成仙。
八仙道教神像起源于唐宋時期,當時在民間關(guān)于八仙過海的故事廣為流傳,在元朝時期眾多的雜劇中都有八仙過海的蹤跡,在不同的朝代八仙的人物也有變動,在岳伯川《呂洞賓度鐵拐李岳》中,有張四郎卻沒有何仙姑。明《三寶太監(jiān)西洋記演義》中的八仙,則以風僧壽、玄虛子取代張果老、何仙姑。
八仙過海銅雕塑講述的神話故事是這樣的:相傳白云仙長有一回于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,邀請八仙及五圣共襄盛舉,回程時鐵拐李(或呂洞賓)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,于是鐵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,自己立在水面過海;韓湘子以花藍技水而渡;呂洞賓、藍采和、張果老、漢鐘離、曹國舅。何仙姑也分別把自己的蕭、拍板、紙驢、鼓、玉版、竹罩投到海里,站在上面逐浪而過。
推薦產(chǎn)品
同類文章排行
- 銅關(guān)公雕塑款式和擺放
- 體育運動雕塑在校園中有著怎樣的作用
- 校園雕塑的作用
- 作為設(shè)別系統(tǒng)的城市雕塑
- 廣場雕塑設(shè)計時需要考慮的因素
- 雕塑的價格相差的原因
- 適合安裝在校園雕塑有哪些
- 銅雕塑中的紅銅和黃銅有什么區(qū)別
- 雕塑廠家如何設(shè)計以城市為主的主題性雕塑
- 校園雕塑廠家在制作校園景觀小品時的設(shè)計要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