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們祭拜銅關公像的文化什么時候開始的
在中國古代社會,經(jīng)商一直被認為是“貶義”,但是忠義卻作為最高的財富,被歷代君主做推崇,在關羽死后的一千多年中,地位不斷被加封,那么,對關羽的崇拜以及中國人“拜銅關公”的文化傳統(tǒng)始于何時,又經(jīng)過怎樣的轉變呢?
顯然,這個以忠信義勇著稱的英雄形象,已經(jīng)成為全民通用的“神明”,甚至被當做商賈人士最熱衷的“財神‘,不難想見,關羽的形象必然經(jīng)過不斷的發(fā)展與重塑。
所以,對關公的崇拜其實是存在三個周期的:從唐代頗有“地方性質”的民間崇拜,到宋元時期官方崇拜受到了社會文化的形象,再到明清期間官方與民間都普及開來的“關公崇拜文化”,在這三個周期中,關公的形象同時也在不斷的發(fā)展、重塑和完善。而官方宮廷文化和民間文化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走向一致化。
但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關公的形象其實是經(jīng)過兩個方面的融合,一是最開始民間從《三國志》中所接收到的“勇武、兇悍”的主要特征,二是代表官方所想要傳達的“忠義、禮信”特征,而宋元時期所謂關公形象的重塑,其實就是民間文化和當時“正統(tǒng)”的儒家文化相融合的過程。
在對關羽形象的塑造過程中,賦予了當時作為主流的儒家文化,因此才創(chuàng)造出一個全民崇拜的關公形象。如今我們看到的關公像,大都是身著戎裝(一般有紅袍、金袍、綠袍之分),頭頂巾帽,一張標志性的紅臉,一雙丹鳳圓眼,手拿青龍偃月刀,腳踩祥云,透露出一股陽剛威儀的朗朗正氣。
推薦產品
同類文章排行
- 銅關公雕塑款式和擺放
- 體育運動雕塑在校園中有著怎樣的作用
- 校園雕塑的作用
- 作為設別系統(tǒng)的城市雕塑
- 廣場雕塑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因素
- 雕塑的價格相差的原因
- 適合安裝在校園雕塑有哪些
- 銅雕塑中的紅銅和黃銅有什么區(qū)別
- 雕塑廠家如何設計以城市為主的主題性雕塑
- 校園雕塑廠家在制作校園景觀小品時的設計要求